祈福雅安地震,互聯網能為您做些什么?
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日本地震,再到4月20日發生的雅安地震,每一場地震似乎都在考驗著人們的意志力與智慧。互聯網上無論是社交媒體還是其他一些科技公司的網頁,最醒目的標題還是雅安地震。作為一個互聯網從業者,不由得讓人反思:
互聯網能為地震救援工作做些什么?
科技應為民生
在一次次的災難當中,互聯網越來越體現出其重要性來。首先,互聯網的傳播速度更快。在地震剛發生后,有災區網友馬上通過微博實時通報了地震情況,微博作為社交媒體之一,第一時間體現出了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地震發生后,通訊運營商第一時間搶修通信線路,更多的人能及時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與親友聯系上,而科技公司在此刻也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擔當,眾多科技公司紛紛用自己的行動來幫助賑災,不但第一時間捐款捐物,而且在通訊方面也不遺余力。微博微信甚至優先于傳統新聞媒體成為外界了解地震消息的重要途徑,也成為民眾自發維護救災秩序和輿論監督救災工作的途徑。
在另一方面,互聯網的用戶受眾面教傳統新聞媒體的受眾面要更廣。地震后,電話無法撥通,但有多位網友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消息,通過微信報平安和互通信息。“微信群里, 各種信息互通, 包括機場信息、 地震的確認信息、各地的信息。”而在尋人上,科技公司如百度、騰訊、360、搜狐、搜狗、谷歌等均推出了互聯網尋找災區人民的功能,但由于各方數據不協同,信息良莠不齊,互聯網在這方面的功能還沒有真正體現得出來。
借災發財不可取
在不久前發生的波士頓爆炸事件中,有人這么評社交媒體Twitter:前五分鐘對事件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后30分鐘就變成了反作用。這句話,在雅安地震發生后得到了證實,現在的社交媒體的確存在在這樣的問題,一方面在大家都為災區人民高度關注的同時,一部分不法分子卻利用了目前互聯網監控不力來大發橫財。有人在到處轉發信息說某某母親受傷嚴重,希望尋找到在外工作的女兒回家見最后一面,以此來吸引別人撥打自己的吸費電話;有人借地震高樓跳傘照來推廣自己的樓盤等等。可喜的是,虛假信息不久就被發現為虛假信息并被眾多網友所證實。在這方面,互聯網要在倡導人們關注災區情況的同時,還要提醒大家不要上當受騙。
災難過后,恢復的路很艱難,然而,擋不住的,是萬眾團結的心。我們相信,無論何時何地,互聯網都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無論是從物質上,還是心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