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如何才能穩步發展:從縱向向橫向發展深入
2012年是中國電商的寒冬,一批又一批倒下或者被并購的電商讓人將中國電商劃上了一個悲觀的符號。如我們所熟悉的貼身服裝品牌維棉網,以團購為主的團寶網,由日本樂天集團和百度聯合打造的樂酷天,以及已經被凡客誠品收購的初刻,等等。然而,在2012年中國電商被唱衰并蔓延到2013年的同時,有更多的電商在崛起,而當前被稱為“逆襲了”的中國電商唯品會,第四季度財報宣告盈利,似乎又在向人們說明,電商的春天已經到來。那么,是冬天還未走遠,春天的氣息已經撲面而來了嗎?我們從中國電商發展的歷程來分析一下,為什么中國電商會集體陷入低迷,而有一部分人仍然看好中國電商并且已經開始做全盤的布局。
中國有句俗語說,攻城容易守城難,意思是說,要攻占一座城池很容易,但是要守住這座城市不被別人掠奪去卻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這句話,不但在軍事戰爭中可以運用得到,而且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也一樣適用。回顧一下2012年那些倒下的電商們,你就會發現,他們只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如煙花般綻放了一瞬間,被我們所熟識,然而很快的,就隕落了。為什么中國電商難以盈利,為什么淘寶可以一直保持盈利,而一樣是開放B2C平臺的當當網、京東卻一直保持著燒錢的狀態?為什么作為中國三大科技巨頭的騰訊在電商方面異常的低調默默無聞,在電商飛速發展還是集體低迷的時候依然專注于其他用戶服務項目的開發?
歸根到底,一句話總結就是,中國的電商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發展道路,還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來挽救這些依然在電商世界中苦苦掙扎的電商們,唯有不停的燒錢自救,然而最終難逃倒下的厄運,聰明一點的,會在風浪最大的時候,就把自己出售,在別人羽翼下的自己雖然不是完整的自己,但在發展方法不明確的情況下,可以避免倒下的厄運。或者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的電商行業三座大山依然是三座大山,而不會變成更多座大山或者甚至是被替代的原因?
再回顧我們電商發展的歷程,無一不是依靠自己獨立的優勢,或者是運營方式,或者是得天獨厚的優勢所發展起來的,而這發展,無一例外歸功于我們具有敏銳發展目光的創始人以及其快速判斷決定直接目標的手段,這其中,我們可以從當前快速發展的電商品牌京東商城中窺見一二。過往數年間,劉強東堪稱中國電子商務狂飆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草莽梟雄。連續九年年均200%以上的極速增長,以及多達以十億美元計的融資,讓他創辦的京東迅速成為巨無霸和同業最敬畏的對手之一。中國互聯網短短十余年的起伏中,每一波大趨勢的潮頭都不乏這樣的梟雄和冒險家,但同樣,亦不乏從資本瘋狂追捧和美妙故事的幻覺中迅速跌落的案例。但至少目前,從京東越來越穩固的基本盤、一二線城市的忠實用戶群以及有條不紊的節奏感,很難得出京東會犯下重大錯誤的答案。
如今,“城池”已經攻下,要如何才能在守住現有領土的前提下再實現穩步發展,卻不是像攻城這般容易。告別草莽期的電商所面臨的產業格局反而變得更為復雜,一是大公司病隱現,二是電商行業從野蠻生長的草莽年代進入少數巨頭之間的平臺競爭,一步處理不好,就會導致全盤皆輸的局面。如類似亞馬遜以圖書銷售起家的當當網,也是中國首批進入電商行業的電商之一,但是由于發展模式不正確,首次宣告盈利之后便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而曾經擴張的產品線也開始逐漸減少重新以圖書銷售為主。
在此,筆者認為,中國電商在進行快速的縱向增長之后,應該考慮如何橫向深入發展,縱向發展很簡單,有發展的眼光及快速果斷的性格即可,而橫向發展則要求的是在成熟的市場中尋找發展機遇,并能正確引導自己的公司抓住這發展機遇并將這條路聯合成千絲萬縷的營銷網絡。這一點,恰恰是中國電商最缺少的。中國電商目前正處于低迷時期,很多電商倒下或者縮減市場擴張計劃,也正說明了這一點。從一線城市的市場份額侵占到將戰略目光向三四線甚至更下級城市看齊,2013年的中國電商似乎找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同時也意識到了橫向發展的重要性,然而單單是向更下級城市擴張仍然是不足的,電商們仍然要想辦法如何能夠在已經成熟的一二線城市中進行橫向擴展,就像城池攻下之后的穩固工作,立心穩了,擴張才能真正的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大起來,而不會導致“一招不慎全盤皆輸”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