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是互聯網與實體店的輪回之道
發布日期:[2016/5/28] 編輯:奇億廣州網站建設
在這個O2O、C2C等熱門營銷策略流行的今天,互聯網+是幾乎每個行業的人都能耳熟能詳的詞匯。
如果說早期蘋果APP Store實體店的大規模開設只是有錢人的一種任性行為的話,那么隨后的京東、當當、亞馬遜等一線電商紛紛選擇開線下實體店的行為似乎就不能單單以一句“有錢燒得慌”就能概括的了,一線電商紛紛轉戰實體店運營,背后是有其深淵寓意的。
在這個O2O、C2C等熱門營銷策略流行的今天,互聯網+是幾乎每個行業的人都能耳熟能詳的詞匯。無論你是高大上的某國際知名電商品牌,還是小小的微商代理或淘寶店主,你都能利用互聯網這個擁有巨大人流量的平臺來找尋你的客戶群體。然而由于互聯網的優勢所在,也引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競爭壓力大和更新速度過快成了互聯網消費的一大弊端。對于電商而言就更是如此,一線電商轉戰線下實體店,無疑是對品牌的進一步穩固加強。
從“電”到“ 店”?好的電商才會想到的完善機制
很多人都有疑問的是為什么在線上做的好好的,就突然轉到線下,特別是對于大牌電商而言,他們并不是在網上做不下去啊?其實仔細研究,你就會發現,線上到線下看似是一種回到原點的無用選擇,實則是形成了一種線上線下的完備體系。
以電商瘋狂開實體店的鼻祖蘋果為例,在網上風生水起的蘋果在在多年以前就轉戰了實體店運營,就是發現只有線上于線下的結合才能更好的推廣品牌,增加消費者的回流率。線上的特點是什么?是其強大的宣傳力度。為什么PaPi醬能火到簽天價合約?這就是網絡的力量。
蘋果就是充分的利用了網絡的特點,取得了宣傳上的大成功,成為擁有全球眾多用戶的品牌銷量電商。然而蘋果卻不僅僅止步于此,它同時利用了線下的消費體驗,加強了客戶的粘度。假如你是一位遇到問題的蘋果產品消費者,走出家門幾步路,就看到了可以解決你問題蘋果的實體店。難道你不會覺得欣喜嗎?對,蘋果賣的不止是產品,更是服務。
“與顧客交朋友”是一種服務態度。FT中文網LEX專欄就曾點評道:“假如蘋果越來越難以依靠在硬件領域的創新能力來盈利,公司的一大轉變將是進軍服務領域。”顯然蘋果的這個轉變是不錯的,這也就不奇怪全球為什么有拉么多“果粉”了。
同時,蘋果的線上線下體系更能讓明顯的反映出產品存在的問題,并同時促進產品的改進和專項客戶群體產品的研發(前不久的蘋果SE就針對了小屏幕愛好者)。這樣的線上宣傳+線下體驗就能更好的形成一個品牌的推廣體系,有助于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資本寒冬?實體店眾籌才是轉嫁危機的好方式
正如前文所說,現如今的互聯網同行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一些行業甚至出現了“資本寒冬”,電商尤為如此。以手機為例,雖然蘋果、三星、華為等知名手機品牌幾乎占領了中國市場的全壁江山,但錘子、紅米、OPPO等手機品牌大有后來居上的氣勢。它們大多拼的是價格優惠和實用性強的優點。再加之現如今電子產品更新速度過快,更多消費者有了價低多買的心理。
更有數據顯示,我國電商行業的實際轉化率一直在7%左右徘徊,互聯網創業的融資難度加大,“如果一味燒錢,電商資金鏈將會斷裂。業績增長的瓶頸迫使電商尋找新的增長點,這也是諸多電商品牌紛紛倒戈向線下擴張的一個原因”。對于一些一線電商而言,他們本身具備一定的資金和消費者基礎,轉戰實體店為消費者提供無可比擬的購物綜合體驗,如環境、服務(如wifi)、互動等,有利于企業的轉型發展。而對于一些微型企業而言,同樣可以利用實體店眾籌的方式來渡過“資本寒冬”,甚至達到擴大市場目的。
運用網店的思維開實體店?碰撞才有火花
曾看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臨安85后小伙在網上開了一家四皇冠的網店,銷量在最好的時候月銷售額超百萬,擁有如此火爆的生意他竟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關閉網店開實體店。但就是這個常人很難理解的決定使得這位小伙子獲得了第二次成功,他在大半年的時間里開了四家服裝店,足以見其生意的火爆程度。后來經過了解才知道,他是把網店的思維模式運用到實體店中,才獲得了二次成功。
其實這種思維模式并不少見,以服裝行業為主。許多快時尚的品牌如ZARA、優衣庫等就利用其服裝量大、更新速度快和價格適中的特點來與國際服裝大牌相競爭,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那么電商是否也能利用線上經驗來進行線下銷售呢?答案是肯定的。
去年11月,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亞馬遜”開設了一家線下實體書店,為消費者提供與線上銷售同樣優惠的價格,大半個月后,另一家網上賣書大戶當當也做了同樣的事——開設實體店,并高調宣布未來三年將開1000家實體書店。如此一來,在保證圖書種類齊全的同時,還能在價格上實行低價銷售。那么就能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最大程度的抓住消費群體,促進市場的擴大。
只有抓得住趨勢的人,才能做風口的領導者,從一線電商紛紛從線上轉向線下的做法中,我們看到了轉變的力量。
本文由奇億網站建設原創,原文地址:http://www.studstu.com/news/1524.html,轉摘請保留版權,謝謝。
2016/5/28
網信政策調整,導航網站的機會來了
2016/5/28
網站代碼怎么寫更受歡迎?
2016/5/27
QQ用戶為何要轉向微信?
2016/5/27
關于支付寶是否需要實名認證
2016/5/27
利用數據分析網站優化效果的方法
2016/5/26
物流網站建設后的運營工作流程
2016/5/26
微軟手機業務為何會走上不歸路?
2016/5/26
六一快到了,你的營銷準備好了嗎?
2016/5/25
如何應對百度搜索推廣的調整?
2016/5/25
怎樣掌握新媒體運營思維?
2016/5/25
互聯網時代的網站怎樣建設更受歡迎?
2016/5/24
10個創意復古風網站建設賞析
2016/5/24
淺析農村電商的五大痛點
2016/5/24
“互聯網+”時代從三方面做到銀行信息安全保障
2016/5/23
怎樣利用貼吧給網站引流?
2016/5/23
用戶運營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2016/5/23
電商O2O的出現帶來的團購危機
2016/5/20
中小型企業怎樣建網站有優勢?
2016/5/20
從知乎現狀探索分享型網站的盈利模式
2016/5/19
利用QQ群運營的方法
如果說早期蘋果APP Store實體店的大規模開設只是有錢人的一種任性行為的話,那么隨后的京東、當當、亞馬遜等一線電商紛紛選擇開線下實體店的行為似乎就不能單單以一句“有錢燒得慌”就能概括的了,一線電商紛紛轉戰實體店運營,背后是有其深淵寓意的。
在這個O2O、C2C等熱門營銷策略流行的今天,互聯網+是幾乎每個行業的人都能耳熟能詳的詞匯。無論你是高大上的某國際知名電商品牌,還是小小的微商代理或淘寶店主,你都能利用互聯網這個擁有巨大人流量的平臺來找尋你的客戶群體。然而由于互聯網的優勢所在,也引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競爭壓力大和更新速度過快成了互聯網消費的一大弊端。對于電商而言就更是如此,一線電商轉戰線下實體店,無疑是對品牌的進一步穩固加強。
從“電”到“ 店”?好的電商才會想到的完善機制
很多人都有疑問的是為什么在線上做的好好的,就突然轉到線下,特別是對于大牌電商而言,他們并不是在網上做不下去啊?其實仔細研究,你就會發現,線上到線下看似是一種回到原點的無用選擇,實則是形成了一種線上線下的完備體系。
以電商瘋狂開實體店的鼻祖蘋果為例,在網上風生水起的蘋果在在多年以前就轉戰了實體店運營,就是發現只有線上于線下的結合才能更好的推廣品牌,增加消費者的回流率。線上的特點是什么?是其強大的宣傳力度。為什么PaPi醬能火到簽天價合約?這就是網絡的力量。
蘋果就是充分的利用了網絡的特點,取得了宣傳上的大成功,成為擁有全球眾多用戶的品牌銷量電商。然而蘋果卻不僅僅止步于此,它同時利用了線下的消費體驗,加強了客戶的粘度。假如你是一位遇到問題的蘋果產品消費者,走出家門幾步路,就看到了可以解決你問題蘋果的實體店。難道你不會覺得欣喜嗎?對,蘋果賣的不止是產品,更是服務。
“與顧客交朋友”是一種服務態度。FT中文網LEX專欄就曾點評道:“假如蘋果越來越難以依靠在硬件領域的創新能力來盈利,公司的一大轉變將是進軍服務領域。”顯然蘋果的這個轉變是不錯的,這也就不奇怪全球為什么有拉么多“果粉”了。
同時,蘋果的線上線下體系更能讓明顯的反映出產品存在的問題,并同時促進產品的改進和專項客戶群體產品的研發(前不久的蘋果SE就針對了小屏幕愛好者)。這樣的線上宣傳+線下體驗就能更好的形成一個品牌的推廣體系,有助于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資本寒冬?實體店眾籌才是轉嫁危機的好方式
正如前文所說,現如今的互聯網同行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一些行業甚至出現了“資本寒冬”,電商尤為如此。以手機為例,雖然蘋果、三星、華為等知名手機品牌幾乎占領了中國市場的全壁江山,但錘子、紅米、OPPO等手機品牌大有后來居上的氣勢。它們大多拼的是價格優惠和實用性強的優點。再加之現如今電子產品更新速度過快,更多消費者有了價低多買的心理。
更有數據顯示,我國電商行業的實際轉化率一直在7%左右徘徊,互聯網創業的融資難度加大,“如果一味燒錢,電商資金鏈將會斷裂。業績增長的瓶頸迫使電商尋找新的增長點,這也是諸多電商品牌紛紛倒戈向線下擴張的一個原因”。對于一些一線電商而言,他們本身具備一定的資金和消費者基礎,轉戰實體店為消費者提供無可比擬的購物綜合體驗,如環境、服務(如wifi)、互動等,有利于企業的轉型發展。而對于一些微型企業而言,同樣可以利用實體店眾籌的方式來渡過“資本寒冬”,甚至達到擴大市場目的。
運用網店的思維開實體店?碰撞才有火花
曾看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臨安85后小伙在網上開了一家四皇冠的網店,銷量在最好的時候月銷售額超百萬,擁有如此火爆的生意他竟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關閉網店開實體店。但就是這個常人很難理解的決定使得這位小伙子獲得了第二次成功,他在大半年的時間里開了四家服裝店,足以見其生意的火爆程度。后來經過了解才知道,他是把網店的思維模式運用到實體店中,才獲得了二次成功。
其實這種思維模式并不少見,以服裝行業為主。許多快時尚的品牌如ZARA、優衣庫等就利用其服裝量大、更新速度快和價格適中的特點來與國際服裝大牌相競爭,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那么電商是否也能利用線上經驗來進行線下銷售呢?答案是肯定的。
去年11月,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亞馬遜”開設了一家線下實體書店,為消費者提供與線上銷售同樣優惠的價格,大半個月后,另一家網上賣書大戶當當也做了同樣的事——開設實體店,并高調宣布未來三年將開1000家實體書店。如此一來,在保證圖書種類齊全的同時,還能在價格上實行低價銷售。那么就能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最大程度的抓住消費群體,促進市場的擴大。
只有抓得住趨勢的人,才能做風口的領導者,從一線電商紛紛從線上轉向線下的做法中,我們看到了轉變的力量。
本文由奇億網站建設原創,原文地址:http://www.studstu.com/news/1524.html,轉摘請保留版權,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