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營銷中的“互聯網思維營銷”
近年來更多關于“草根創業”的互聯網營銷深深地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遺憾的是,這些營銷案例雖然在“互聯網思維”的概念上小小的火了一把,卻最終像那丟進海里的石子一樣,激起一朵浪花之后,便陷入了更長久的平靜。
從程序員辭職賣水果開始,到黃太吉煎餅,到褚時健的褚橙,再到90后劉克楠的大象安全套,再到今天有人跳出來說賣哈密瓜日銷2萬……這一個個不同尋常的開始和看似輝煌的戰績讓很多人心跳加快熱血上涌,忍不住也蠢蠢欲動,想要借助互聯網這個神奇的平臺大干一番起來。且慢,我們首先來看看他們到底是如何成功的。
首先,你得有一款特別優秀的產品,如果沒有,就要把它們包裝得特別優秀。譬如說黃太吉煎餅,實際上不見得就比別的煎餅更好吃,但黃太吉通過其他的配套服務的包裝,愣是將一個普通的煎餅賣出了獨一無二的味道來。又譬如說褚橙,是云南的特產冰糖臍橙,特產+冰糖,確實可以算上賣點,但相比起其他橙子,未必能占盡優勢。它所贏在于,有人站出來專門為它做宣傳銷售。又譬如說大象安全套,比品牌賣的貴,質量未必比品牌的好,但偷換一下概念,我們營銷的不是客戶,而是為朋友而設計,還美其名曰“大象與它的朋友們”。得,成獨一無二的。所以,產品是第一。
但僅僅有一個優秀的產品是遠遠不夠的,在產品差異化日益減小的今天,一個優秀的產品并不能支撐一個企業的存在。因而你還得有特立獨到的營銷模式。擺攤、開門店、搞連鎖銷售?別逗了,會有幾個人注意啊?這時候,泛濫成災的互聯網思維又來了。怎么銷售?扯開了嗓門吆喝?當然不是,不能掉了產品的包裝價值不是?于是,整個網站來推廣,搞個饌頭,把各種標簽往身上貼,什么使用最好的原材料,設立工廠,再來個手慢就沒有了的限購,最后使用心理營銷:“不是我要銷售這產品,而是你有多需要這產品”……
且慢,有沒有覺得這個模式很眼熟?沒錯,就是小米。這完全是小米手機的翻版嘛!所不同的是,這些產品的定位并非是“高品質低價位”,并且在營銷方式上,除了饑餓營銷之外,還增加了一個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在這里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與傳統營銷所不同的獨特的思維方式,并且,在互聯網思維上大作文章。怎么做?別人想方設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譬如說免費的停車場,進門的熱情歡迎等,我不,我只告訴你怎么停車,若是因停車問題受罰,我贈送免費的小吃作補償;你們將客戶當客戶當高貴的客戶,我們將客戶當朋友,或者,將朋友當客戶?
總之,不管用什么手段,最終的目的是營銷,盈利,最好是功成名就。而這其中,確實有人成功了,打著互聯網思維的幌子。于是又引來更多無聊的人眼紅的人愛湊熱鬧的人磚家知名人士等等跑來對“互聯網思維”吆喝一通。但,直至如今,你可以看見的是,互聯網思維還沒有一個具體的定義,你就知道這是一群多么不靠譜的主兒!
當然,成功是好事情。但如果你不想湊一腳熱鬧,不妨去想想如何預防這一波又一波的“互聯網思維”營銷對你口袋的攻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