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裝O2O企業在互聯網市場的地位
家裝o2o逐漸投入互聯網的懷抱,在市場的份額也慢慢擴張,但這些家裝企業的地位如何,能否分得市場的蛋糕呢?
華南家裝O2O企業靚家居近兩年來動作不斷,其戰略合作伙伴的名單里,除了蘇寧易購、東鵬、大自然、歐派、多樂士、貝朗等知名品牌外,近期又添上了海爾。
從2001年初創時的建材超市,到2008年提出“整體家居服務商”的概念,再到2015年定位于O2O一站式整體家居服務平臺。從靚家居的變化可以看做到傳統家裝企業向互聯網家裝企業轉型的縮影。
而除了傳統家裝向家裝O2O轉型以外,互聯網大佬也向家裝領域進軍。最近的案例是,美團-大眾點評(下稱“美大”)正式成立家裝事業部,加入互聯網家裝的諸侯紛爭。
至此,已有大大小小數百家企業聚集在家裝O2O領域攻城略地。有業內人士稱,三年內或將形成行業巨頭。
企業紛紛攻城略地
傳統的家裝市場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準入門檻低造成的魚龍混雜,缺乏權威的企業評價標準,惡性的市場競爭等。這些問題為新的家裝企業提供了機會。
近兩年新興的互聯網家裝平臺和新概念不斷涌現,把家裝O2O市場推向高潮。家裝業的互聯網化迅速迎來了資本的青睞。2015年4月,齊家網與土巴兔相繼宣布大額融資。8月,同樣提供全套服務打包的“美家幫”宣布了一年內的第四筆融資,公司稱其估值已過10億元人民幣。不過12月,愛空間又宣布了1.35億元B輪融資。
大眾點評家裝事業部負責人黃海輝表示,美團-大眾點評擁有近6億用戶和2億活躍買家,成立家裝事業部后,將深耕家裝行業,深入到信息決策、交易和服務的閉環。
根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發布的數據,2014年家裝行業總產值約1.5萬億元,這一數據在最近兩年都保持了10%左右的增速。同時用戶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趨勢愈加明顯,2014年,家裝行業日均搜索指數達到260萬,環比增長14.4%。
2015年被稱作家裝O2O的元年。目前家裝行業已初步形成了垂直型、平臺型兩種類型的企業。垂直型以小米愛空間、家裝e站、靚家居等為代表,自己組織施工,平臺型以土巴兔、裝修快車網、齊家網為代表,以促成交易為主。
這兩種模式各有優劣。垂直模式的好處是有足夠的掌控力,為了保證工期、價位、品質等而采用套餐化,將程序標準化,甚至包括材料與設計風格,這種單調的裝修風格多少背離了用戶個性化需求。另外隨著客戶的增多,管理難度將越來越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的互聯網家裝平臺多達200家。隨著資本的強勢進入,市場競爭也開始白熱化。2015年初,雷軍系的“愛空間”推出備受爭議的“爆品”模式,以每平方米699元單價和20天工期承諾引發行業熱議,但隨后就有蘑菇裝修的每平方米599元跟進,價格戰已經正式打響。
除了價格戰以外,各大家居O2O企業還使出渾身解數,比如愛空間打出20天交房的口號,靚家居與海爾近期合作,共同宣布達成智能家居戰略合作,聯手布局智能家居生態圈。發布會上,雙發推出“三年二億聯合補貼”、“U+智能家居套餐”,“智能家居規劃師服務”等一系列舉措。
是大蛋糕還是硬骨頭?
美大宣布進軍家裝市場的同時,曾宣稱傳統裝修必死的搜房網房天下卻帶著他的666元每平米套餐宣布退出家裝市場。這意味著家裝市場看似蛋糕很大,卻也不是那么容易切一塊分食。
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家裝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其服務鏈條極長,而這個鏈條中前端的線上營銷和引流、體驗僅占20%~30%,線下的部分占到70%~80%。一些擅長互聯網營銷的公司因缺乏家裝基因、難有好的線下落地能力,導致快速銷聲匿跡。因此裝修和互聯網兩種基因缺一不可。
齊家網創始人鄧華金認為,裝修是一個行業離散度高、線下交付難、交付周期長的產品,交付依賴于人、依賴于本地化。正是由于這些原因,裝修行業一直到近兩年才迎來互聯網的風口。而且盡管風來了,互聯網對行業的改造也不太可能一蹴而就。在他看來,家裝是個渾身是痛點的行業,互聯網并非一劑萬能藥,顛覆行業也絕非一朝一夕,所以只能耐下性子繼續“把硬骨頭啃下去”。
社會化營銷及O2O領域研究者舍予兄撰文稱,愛空間在2015年一年的發展勢頭非常快,產能方面的壓力一直很大,因為訂單太多了不好消化,排期都排到了明年,而愛空間提倡的自有工人,即是顛覆行業的新風也是一個限制業務的短板。據說現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愛空間專門和四川大涼山的職業學校合作,直接培訓畢業生成為家裝的產業工人。
他認為三年內,業內無論是垂直型的互聯網裝修公司,還是大型的家裝O2O平臺,“江湖地位”將在2015~2017年這三年逐漸奠定。
本文由奇億網站建設原創,原文地址:http://www.studstu.com/news/1377.html,轉摘請保留版權,謝謝。



















